思想與行動
打開記事本,很久沒有被這麼多顏色充滿了,真是個充實的月份。月初以及月底都受邀分享並北上開會,中旬則連續參加兩場畢典。
預定的兩次分享,碰巧都與生涯有關,必須將自身所經歷過的重新翻出、梳理、統整與表達,老實說,這是件不容易的事。
曾跟晃牧開玩笑道,一個處於茫然空白期的人竟然要向面臨重大抉擇的國、高中生談論升學選擇與生涯方向,我覺得很好笑。他回答說:不會啦,不管你說了什麼,一定會有幫助的。的確,因著這個契機,讓我得以重新梳理自己的生命故事。
而兩次的觀禮,好友都是碩班畢業,雖已不斷暗暗地自我對話,看著撥穗的那刻,握著單眼的手卻仍然緊繃了。
在網上與花牧對話, 迫使我反思自己,是否只有美麗的外殼,還是從有限的當中跨出去,發出內心最真實的聲音,建立信仰與行動的連結。未來,打破重練、打破光說不練,應該是我需要學習的課題。
幾天前,在臉書分享一則廣告,電梯裡擦身而過的兩人,對我而言象徵了許多意義與事物,彷彿吉卜力動畫《もののけ姫》中纏住アシタカ手臂上的詛咒,至今我仍無法拋開。(雖然用アシタカ做比喻蠻可怕的,但那是種渴望被救贖的渴望)
我只能想起,新海誠筆下的澄田花苗說著:「我還是不曉得要幹嘛,不過沒關係,我已經決定了,先從自己能做的事開始完成。」靈機一動搜尋封存網誌,三年前的書寫竟也用過同一段話,過了這麼久,我仍喜愛著《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》的花苗。
因為她面對自身,乾淨俐落卻又猶豫不決,開朗向上但卻思慮愁繁。
因為她面對自身,乾淨俐落卻又猶豫不決,開朗向上但卻思慮愁繁。
火車奔馳在南國的鄉間,我望著窗外一瞬即逝的景色,時而低頭書寫著。思想與行動,將會持續著。
Suhong
台灣,台中,大度山
2019.06.17 23:41
其實我無意提醒你或惕勵你什麼光說不練的問題,我相信你會有足夠的自省能力。在臉書上丟出一段我收到的禱文,純粹是我看了你貼文之後所產生的訝異與矛盾敢,也似乎禱文與現場是極不協調的,彷彿一個祈禱的人,在混亂的儀式中,卻自顧地試圖用祈禱來脫去一切對行動質地的反思的責任。
回覆刪除這篇也是我近期以來的反思,謝謝花牧的回應(順道一提,您是敝網誌首則留言呢)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