熄燈.學舍
這個我曾待過四年多的家,在今天正式撤出了。當我們把客廳的燈的開關扳下後。
從未想過團契學舍會有暫告落幕的可能,畢竟根據歷史資料,學舍上一次搬遷是二十四年前的1995,是東海長青目前歷時最久的學舍。
小大一那時笨笨的,努力當男宿志工累積時數抽宿舍,最後卻無緣中籤;只聽說團契有學舍可以住,所以也沒另外去找租屋處,糊里糊塗地把家當搬上輔導的後車廂,就這麼來到了學舍。
隨著新一代學舍事工的展開,人與人的摩擦與交流也愈趨頻繁,學舍不再是個「旅館」,而是「家」。
家人會吵架吵鬧,當然也會和睦相處;我們不再只是聚會時才能見到彼此的契友,而是每天朝夕相處的家人。在這裡,我們與這世代盛行的個人主義、資本主義拔河,嘗試效法初代教會的群體生活、社會共享。
「在耶穌裡,我們是一家人」,這是基督徒們幾乎都琅琅上口的歌詞,究竟是什麼意思、是什麼感覺?
我想,這就是學舍所帶給我的體會。不僅看到他人的信仰與生活,更透過這樣的歷程來認識自己,並反思自己。不是指著別人的鼻子大罵,而是回過頭來看見自己是什麼樣的「基督徒」。在這裡,愛與包容不是口號,乃為信仰的實踐。
曾經討論著、爭吵著,學舍與團契的異同、學舍與地方教會的關係、學舍與社區的連結,我們不停思考如何開放封閉的信仰群體,使學舍成為對話與交流的場域。
無數個夜晚,在昏暗的燈光下,大夥兒食飲暢談,我們是述說者,也是彼此的傾聽者。生命在此處交會、激盪,演奏出精彩火花的交響曲、協奏曲、獨奏曲,時而歡欣快板、時而哀傷慢板。
我雖然已經搬出學舍已有些日子,但我決定陪著守護學舍到最後的學弟妹們,親身見證學舍空蕩的樣子,並好好向它說聲再見。
我們一如往常,或坐或躺聊著這一路走來,從努力經營到忍痛遷出的點滴,聽著學弟妹們的分享,心中滿是不捨與感謝,他們所擔負的,比我們這些學長姊們能想像的還要多。
離走前,N.J.學妹雀躍地問我說,今晚是不是能看到我的網誌了呢?我當下的回答是聳聳肩不知道。
因為我不知道現在的我的生命狀態,是否能寫出一篇「好的文」出來,但仍有一股力量引領我,打著鍵盤書寫著。
文字難以描述這段旅程的心境,每個人對學舍的感受都不同,但我深深感謝上主,讓我的大學生涯有機會來到學舍,將信仰生活化、將生活信仰化,在自我、他人、群體、上主的網絡下,交織出一幅美麗豐富的圖像。
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,與這麼一群可愛的弟兄姊妹同住,彼此扶持與照顧,享受何為「團契」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憂。
暫時寫到這,我知道學舍的生活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養分,我會懷念自己所經歷的這一切,而我也確信在那更不同且艱困的大環境之下,學舍將會再現,但在那之前。
東海長青團契第三代學舍,熄燈。
書弘
於台灣,台中,大度山
2019.06.30 22:30
PS. 關於這篇文章開頭提到的曲子,是我在書寫時偶然聽到的,輕快的曲風,思緒也跟著飛往了山的另一頭,敲打鍵盤的節奏快了起來。如果您住過學舍,不妨在閱讀後,再聽一次,然後回想學舍的日子,並向上主獻上感恩。如果您沒住過學舍,也可以閉上眼回想自己的人生經歷,這首曲子應該會帶您回到很遠的起初。
書弘, 作為第一代學舍的首先居住者,看到這篇心情文是很感動的。我對學舍的心情隨著年紀增長才慢慢醇化, 沒想到你那麼快。這就是學舍, 屬靈的家的感覺,很高興在這個地方能跟你們這些小學弟學妹度過一些時光。一代過一代,我相信這樣的感動有上帝美好的意念,它會是我們日後回應上帝呼召的連結與行動基礎,你不會離開,因為這個家已經在你心裡佔據一個位置,這是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神秘記號,珍惜它, 體會它, 它會越來越成熟, 而且不會僅在東海這裡。
回覆刪除益仁哥一直都很關心學舍事工,無論是晚禱、分享、開會深談或讀書會,總是帶給我更深一層的思考,充滿人文與感性,也陪伴著我們一起聚會。我很開心能有機會和益仁哥一起服事與團契!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