團契,祂必帶領



 這是一封給團契的信,也可以視為一位畢契的喃喃自語。



 處在空白期的我逗留在台中,卻也蠻充實地過著每一天,只是近日天氣變化大,頭痛、頭暈的老毛病再犯,加上服用門診處方的副作用,整個人無法集中精神做事。

 從上禮拜開始,我決定以不同的身分重新「回到」長青團契聚會。睽違已久的團契,確實有著不同面貌,但比起看見表象或聽聞耳語,有此機會不如親身體驗。



 身為畢契,我常提醒自己,以前的我最討厭學長姊指三道四,那現在的我就不要變成令人討厭的樣子。

 時代在變,沒理由團契不變,差別只是變了什麼?東海長青以社會關懷的領頭羊著稱,有其歷史緣由,而我現在看見一個不同的東海長青。



 人力的缺乏、事工的暫停、參與的輕浮態度,有時的確讓我眉頭緊皺,但我選擇,陪著學弟妹們,因為你們有自己的一套,而我必須說,你們真的很辛苦在服事。相對的,我不敢做出太長遠的承諾,只能說趁我還待在台中的時候。

 我告訴學弟妹們,希望我的出現不會成為你們的壓力,我以畢契的身分回來,只是想「陪伴」各位;我仍不夠格擔任輔導一職,但如果有我可以幫上忙的地方,提供點方向、作結束祈禱、想要隨意聊聊,甚或協助搬桌椅,我會在。(但嚴重的事還是請找輔導就對了XD)



 大學時代,每當進行正副會長選舉,我都會思考自己可以在下一學年做什麼,然後告訴契友們。我要說的,不是數算自己當過的同工職有哪些,而是即便成為畢契,我仍希望成為團契的「智庫」。蠻多人問我怎麼會突然出現,其實是上學期因為實習與教檢纏身,無法實踐這藏在心裏很久的意念。

 我想到自己小大一時,也有位畢契保麗龍學長會現身,在我還沒深刻體會到長青的時候,他的陪伴和參與,以及他的言行舉止,都讓我的團契生活有了很特別的啟蒙,「原來這就是長青人的樣子!」



 這是我想說的,趁我大學生涯的記憶還鮮明之時,多挖一點吧,但我想做的絕不是述說填鴨式的「豐功偉業」,而是以現在的處境出發,適切地將我的經驗與想法引導各位發想,並能傳承下去,正如同一代代長青人所做的一樣。

 最重要的,我將會以「被動」的形態出現。但對畢契來說,有時很難精準地抓到「關心」與「干政」的微妙平衡,若學弟妹們覺得本人的出現造成不適或不妥,請立刻告訴我,不用顧慮太多,因為我知道長青是自由的、批判的、不畏權威的,那時我就會飄走(?)


 所以,這也許是「林書弘使用說明書」(期限暫定到今年底?),但學弟妹們用與不用,我都深信,上主必帶領,以他名設立的團契,繼續向世人傳遞愛與公義的福音。東海長青,不會是例外。



  Suhong
 台灣,台中,大度山
  2019/05/23 23:30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