貼書挑戰之一|再會吧,青春小鳥!



 還記得,在那個無名小站與即時通仍占據著我們生活樂趣的年代,大家常常玩「互相點名」的遊戲,就是用設計好的長串問題央求朋友在部落格上發表回答,內容從姓名、生日到喜歡的食物或未來的志向,五花八門又極為繁瑣的範疇,卻成為勇於呈現自己與更深認識他人的途徑。

 前幾天,好友顥兄完成了某項任務,便指名要我來接棒:每天放出一本書的封面照,為期一周。自己先前曾有閱讀書籍後發文介紹的習慣,只是已中斷許久。所以我相當樂意接棒,借用「點名」的典故來做為系列名稱,開始這項任務,也能讓「#弘的讀冊生活」能再度復活。(不過,按照原訂任務的設計,是「連續」七天,我盡量努力,但不太敢保證...)

 顥兄所介紹的大抵是相當專業的中外古典文學或經學書籍,論述都很精彩且深入。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,但將延續顥兄的作法,除了放出封面照外,亦以自我生命與書籍本身彼此交織,嘗試闡述七篇的閱讀故事。


 DAY 1

開口發出的第一個聲音不能走音,不能太大聲。一旦過了這一關,之後只要專心追隨指揮就好。我對自己站在這裡合唱感到不可思議。幾年前的自己應該無法想像這一幕,當年的自己以為孤鳥狀態會持續一輩子,根本想不到自己會和別人一起唱歌。
中田永一,《再會吧,青春小鳥!》,2015,時報文化,p.227。

 這是一本描寫中學合唱團的小說,背景設定在日本五島列島,位於長崎西部海域,而天主教會在此地的傳播與定根,對日本基督教史來說具有相當重要且特殊的影響,遠藤周作的《沉默》就是以五島為場景,刻劃出一幅血淚的圖像。

 當然,有教堂就有唱詩班,顯然這些中學生自小便耳濡目染,沉浸在音樂的薰陶中,能擁有絕佳的元素,讓作者寫了合唱團的故事。而在合唱之中,那些十四、十五歲的青澀臉龐,背後都有著不同的生命經歷,也在吹著海風的小島上,以音符交織成動人的樂章,傳遞至我的心裡。



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很有共鳴,畢竟我對幼稚班主日學的印象就是:牧師娘彈著風琴,手牽著手的小朋友們圍成一圈,開心地唱著那首台灣話聖詩〈細漢子的朋友〉,然後一直反覆,直到領點心下課。

 合唱這件事,對我而言並不陌生,長老教會的傳統聖詩本根本就是訓練我從S、A唱到T、B的最佳養分。依稀記得國小時被老師抓去鋼琴旁試音,就莫名其妙成為學校合唱團的初代成員,還沒變聲的我竟站在女生群之中-高音第一部

 那是我第一次站在團體比賽的舞台上,前方的燈光亮到幾乎無法睜開眼,台下烏漆麻黑看不到聽眾,只聽到司儀的介紹詞與如雷的掌聲,指揮吸氣比劃前的那刻安靜到令人窒息,容易緊張的我毫不慌張,腦中想著旋律,等候琴鍵按下第一顆音符的剎那。

 就像是書中的主角之一,桑原悟一樣。 



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正好看到公視「有話好說」節目進行「青少年認同」專題,請了幾位稚嫩的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,聽著他們侃侃而談,我想到這本書的主角們,也是在合唱的過程中,找尋自己、同儕、家人與世界的關係。

 我也想到我自己,那時比現在還更不成熟的我,抱持著許多理想, 面對著這個偌大的世界,我以為我懂得很多,但其實並不然。貫穿小說的比賽曲〈手紙 〜拝啓 十五の君へ〜〉,述說著少年少女的繁複思緒,以及對未來的憧憬。

 腦海中浮現,我在大肚山上某國中帶領補救教學的最後一堂課,就是以這首曲子來與孩子們說再見,也請他們寫一封信給一個學期後的自己(他們連十五歲都不到,恐怕連一年後都很難想像,所以我將難度降低了)。後來,聽在那裡實習的夥伴說,他們在半年後拿到信時,都驚訝地拆開來看。



 這本書有改編成電影,雖然情節與人設上有不小的更動,但我非常喜歡。除了主演是新垣結衣姊姊之外,更佩服製作方的用心,將五島的人文風景拍攝的極為細緻,值得一看。

 Keep on believing.



 〈手紙 〜拝啓 十五の君へ〜〉|電影原版(0.5%微劇透)

 〈手紙 〜拝啓 十五の君へ〜〉|Angela Aki原唱官方MV(百工感動版)



 Suhong
 台灣.高雄.灣仔內
 2019.10.09 21:48

留言